(转载自华商网 记者姬文艳 赵嘉琨)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
近年来,西安持续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脚步不断提速,与中亚地区的往来屡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本次峰会举办前,就已经有许多来自中亚国家的朋友与此次峰会举办地西安“双向选择”并“奔赴”。
那他们选择西安,再爱上西安,又是什么原因呢?华商网记者特别采访多位中亚国家职工,一起来听听他们爱上西安的“N”个理由。
“西安,名胜古迹多”
仅说人与城市相遇的缘分,可能来自学习、工作、探亲、出游等客观原因,但爱上一座城市的原因可能不那么简单。
对土库曼斯坦姑娘艾洁(中文名)来说,来到中国并选择西安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兴趣,也有缘分和家人的支持。“我的父母都是历史老师,我从小就知道丝绸之路和中国的故事,家里还有一套外婆收藏的茶具,像是‘传家宝’一样,我很喜欢上面有中国特色的图案。”
在来中国留学之前,艾洁其实已经有了工作。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可以来中国留学,地点就在西安,“我父母一听到西安就说‘西安,兵马俑!’,他们很支持我来西安,学习了解中国文化。”
“西安的美食,是我的最爱”
同样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纳泽尔(中文名)在高中时期,就从历史课本中接触到了中国唐代的历史。当一个朋友告诉他申请中国留学时,纳泽尔也做了同样的决定。
在中国学习语言期间,纳泽尔去了好几个城市,最终选择了留在西安。“我很喜欢中国历史文化,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有很多古建筑我很喜欢。”提到古建筑,纳泽尔还开心地告诉记者,自己在长安十二时辰景区里体验了一次穿汉服,“我穿的是李白的衣服,很有意思!”
对于纳泽尔来说,选择西安还有一个原因,“刚来到中国,吃饭有些不习惯,现在太喜欢了,biangbiang面、肉夹馍、羊肉泡馍,都是我的最爱!”西安的饮食文化,让纳泽尔爱上了这里。
“西安人热情”
23岁的戴贺生来自吉尔吉斯斯坦,但他给许多人的第一感受是不像“外国人”,因为他可以讲一口流利的中文,时不时还能说上几句陕西话。
事实上,这个能说陕西话的小伙子,来到西安只有两个星期。近年来,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多,戴贺生早就想着来中国留学。“来之前我就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与中国人交流,练习口语,在互联网上就遇到了西安人,很耐心很热情。我来这两周的感受也是西安的人都很热情!不管是问路还是求助都很好。”
戴贺生告诉记者,来到西安感受到的热情,也让自己不再内向,变得更开朗。采访期间他还做起了家乡的“推荐官”,向大家推荐他的家乡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我的家乡就是被流传为唐代李白出生地的碎叶城,有很多有意思的景区,当地还有很多中国火锅店生意很火爆。当然,我来到西安以后发现西安的调味更重一些。”
“西安,是一个好玩的城市”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杜如山(中文名)对中国的“初印象”比较特别,他在八九岁时就成了中国电影的影迷。“我喜欢李小龙、成龙的电影,很有意思。”虽然来中国时间比较短,但杜如山对中国功夫很感兴趣,正在继续了解中国武术文化。他告诉记者,杜如山这个中文名字也是来到西安后老师帮他取的。他很喜欢,很有古典特色,会让人想到唐代名相杜如晦。
来西安短短两周,杜如山已经去了大雁塔、钟楼、回民街游玩,还吃了本地美食。当问起他对西安的印象时,杜如山有点腼腆地说,“我不知道自己的话是否准确,我觉得西安是一个好玩的城市,我非常喜欢!”
一条丝路贯穿古今,回荡千年风云。
一场峰会齐聚友朋,开放合作交流。
中亚地区的许多城市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共建“一带一路”让交流合作逐步深入,而中亚青年来华留学也不断掀起新热潮,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职工求学的主要目的地和首选国之一。
越来越多和艾洁、纳泽尔、戴贺生、杜如山一样对中国感兴趣的青年加入到“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来,走进中国,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了解开放包容的古城西安。5月18日,联通西安与塔吉克斯坦首都的空中航线将开通,西安也将成为全国唯一一座率先通航全部中亚五国的城市,方便中亚地区和国内的职工、经贸从业者、游客等出行交流。
“百闻不如一见”,在采访尾声,伟德bevictor中文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艾洁告诉记者,来西安发现这里与想象的不太一样,有很多惊喜。印象中西安是古老的历史名城,但来到以后发现这里其实也很“新潮”,科技发展很快,教育发展也不错。“比如对我们职工来说,老师会根据我们每一个人的特点调整教学,让我们都能在自己的目标方向上有提升,为毕业后工作打好基础。”缘起丝路,相聚长安,共筑未来,也期待在西安学习交流的他们在未来给这座城市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