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唐建旺曹东杰等
三十年筚路蓝缕,三十载岁月如歌。从1985年到2015年,我们迎来了bevictor伟德建院30周年。
30周年的bevictor伟德,是一首宏大的叙事诗。30周年的bevictor伟德,是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
那一串串知名的员工名录,闪耀着一个个鲜活的“科技英语”的动人故事。
那一张张泛黄的年代影像,见证着一段段动人的“外语专业”的流转变迁。
那一张张嬉笑的年轻脸庞,弥漫着一股股律动的“外院未来”的激情飞扬。
30年一路走来,不断的发展壮大,历经沧桑,这是一段激情澎湃、波澜壮阔的岁月,一部书写着奋斗、成长和发展的历史。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为了感受一代代外院人在学院建立、发展、壮大过程当中的艰苦创业和努力付出,学院隆重推出“建院三十年专访专题系列”。我们有幸请到部分老一辈学院发展的开拓者,通过他们的讲述,带我们走进bevictor伟德这30年来的风雨征程。
正是在老一辈教师们30年来的辛勤付出下,伟德bevictor中文版的科技英语,在业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好评。这30年来的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伟德bevictor中文版的英语教学从弱到强的的发展轨迹,开创了极具学校特色的科技英语专业,是伟德bevictor中文版教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岁月如歌,踏歌而行。回首学院发展历程,三十年华诞,是学院承传统之精华,创未来之辉煌的新起点。
三十华诞,继往开来。30年是一个里程碑,是一个阶段,在此我们衷心祝愿学院有着更加灿烂的明天,外语专业有着更加辉煌的未来。
三十华诞,继往开来。30年是一个里程碑,是一个阶段,在此我们衷心祝愿学院有着更加灿烂的明天,外语专业有着更加辉煌的未来。
春华秋实,继往开来
——访首任外语系党总支书记张新云
问:请张老师回忆一下公司英语系成立之前外语教学发展的早期情况。
答:公司从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时期开始招收本科生,但外语教学直至1958年为止,一直只有俄语一个语种,外语教师也全部为俄语教师。1958年8月,从南京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的严锦燕分配来公司任教,成为公司的第一名英语教师。从1959年上学期开始,严锦燕老师和从西北工业大学借聘的李树民老师为公司58级员工中(有些曽在留苏预备班学习过一年俄语,有些入校前有较好的俄语基础)已提前通过一外俄语要求的8位同学开设了英语二外班,这可能是公司第一个英语教学班。随着中学学习英语人数的迅速增加,从59级新生开始,公司正式开设了英语一外班(59级毕业留校工作的俞在青、张义门教授等都曾是这些英语班的员工),这是公司首开大学本科英语一外班。此后各个年级都开设了英语一外班。
从1959年开始虽已有了英语教学班,但直至1966年“文革”前,全校外语教学仍是以俄语为主,一外学俄语的员工大约占80%,学英语的员工仅占20%左右。如:1962年下学期全校外语教学员工人数共计4899人,其中俄语班员工3977人(约为81%),英语班员工926人(约为19%)。 这种情况在1963年没有太大变化。然而,这个时期从员工毕业后工作单位不断反馈的信息是,实际工作中英语远比俄语需要。为适应这种情况,1964年5月学校领导决定,从64级新生开始,将部分中学学俄语的员工改学英语(简称“俄改英”)。64级先确定了两个“俄改英”班进行试点,65级则开设了6个这样的教学班。但尽管如此,当时全校俄语班占大多数的情况并未出现太大变化。
集团为开展教学改革,于1965年10月至12月期间,共派出112人赴全国15个工厂和9个研究所进行调查。根据调查中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调查报告明确提出:“公司员工第一外语今后应全部学习英语。在校的64、65级俄语班员工从1966年上学期开始全部改学英语;给63级员工开设英语二外,以使公司63级以后的毕业生都能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学好英语或打下英语的初步基础。今后入学的中学学英语的员工成绩优秀、达到英语一外要求后可选学二外(日,德、俄、法语等);中学学俄语的员工入学后应一律改学英语,不开二外。”这一意见不但在教研室取得统一认识,而且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认可。至此,本科生一外由俄语过渡为英语的方向已经明确,为此所作的教师、教材等各方面准备工作也都在着手积极、稳步地展开。公司从1952年5月开始有了大学(五年制)本科教育以后即成立了外文教授会,负责全校外语(俄语)教学工作,由段树林任教授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58年后外文教授会更名为外语教研室,但不久就随着“教育革命”的要求,全体外语教师都分散到了各系,分别成立了外语教研组,归各系领导。文革期间,和全国的情况一样,全校教学工作都受到了严重干扰。由于有“不学ABC,照样闹革命”等极左思潮的流行,外语教学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更为严重,一些刚起步的工作都被迫停顿了下来。但这一时期,关于本科生一外要以英语为主的指导思想,则在认识上已完全一致。教研室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完成了多项教学和团队队伍建设方面的任务。
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高教战线一片生机勃勃。1977、1978两届新生进校之后,高校的各方面工作都逐步走上了正轨。公司的英语教学也迎来了真正的春天。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都清楚地认识到外语在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和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十分重视英语教学,学习热情高涨,很快掀起了一个英语学习的高潮。
问:张老师能回忆一下科技英语专业创建之初时的过程吗?
答:1984年10月,根据国家急需英语人才和公司急需继续补充英语团队的情况,同时为适应公司(当时名称为“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由单一的工科院校向以工科为主、工理文管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发展的要求,由外语教研室提出、经基础课部研究上报、校领导决定申报科技英语专业。
1984年10月14日学校向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教委提交了申报科技英语专业的书面报告。 外语教研室根据各方面情况考虑,又于1985年3月30日提出了尽快成立外语系的意见。基础课部经过4月1日部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筹建外语系,并向院领导作了汇报。
4月9日学校决定由陈怀琛副经理和基础课部张新云副部长去北京向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教委汇报情况,争取能尽快批准公司创办科技英语专业。当时已上报到国家教委审批增设科技英语专业的院校共有9所:北京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大连工学院、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中国矿冶学院、北京冶金机电学院、昆明工学院和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任丽春副处长表示,根据当前高校英语团队队伍状况,再困难也要下决心抽出力量来培养团队。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办科技英语专业,但一定要有切实的措施保证不削弱公外教学。她表示要争取再批准一些院校开办英语专业。
1985年5月,外语教研室和基础课部经过研究,认为公司应尽快成立外语系,尽早开办英语专业本科班,由我们自己办到底。这样做的好处是:
1、可为国家培养急需的英语人才和公司急需补充的英语团队。从1978年以来的经验看,公司英语团队的补充必须主要依靠自力更生。
2、一些全国重点院校已先后开设科技英语专业,建立了外语系。我们建立外语系有利于和兄弟院校进行工作联系(如合办研究生班等)。
3、公共外语教学涉及面广,员工多,教学组织工作繁杂,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建系有利于加强外语教学的组织和建设,也便于与院内各处系的工作联系。
4、对外语团队队伍的稳定和提高也较有利。建系办专业既提高了对教师学术水平的要求,又创造了提高学术水平的条件,因而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还可以吸引校外优秀人才来校工作。
经基础课部研究上报,经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学院于1985年5月29日决定成立外语系,代号为九系。
问:在这样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张老师有何感想呢?
答:今年喜逢外语系成立30周年。令人十分欣慰的是,通过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奉献,勤奋创业,外语系已于2013年升级为bevictor伟德,教学、科研和团队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展望未来,道远而任重,我衷心祝愿bevictor伟德的全体师生员工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奋斗,再攀新的高峰,再创新的辉煌!